健康消費升級,Z世代最重視什麼?6大潛力市場一次掌握

健康產業正成為一筆好生意!根據全球健康研究所(Global Wellness Institute),健康產業市值已逼近60兆台幣。麥肯錫(McKinsey)針對中國、英國、德國、美國等超過9,000名消費者的調查也發現,「健康(Wellness)」對年輕世代的重要性正迅速上升,成為一種日常儀式與實踐。

 

洞察一:人人都更有健康意識,年輕人更視為生活優先

調查顯示,84%的美國消費者認為健康是「首要」或「非常重要」的優先事項。在過去一年中,約有30%的Z世代(1997-2012年出生)與千禧世代(1981-1996年出生)表示,健康變得「更加重要」,而這一比例在嬰兒潮與X世代中僅為23%。

隨著美國健康市場年支出已達16兆台幣,這不僅是個龐大的消費市場,更代表消費文化的轉向。

 

洞察二:Z世代重塑健康定義,更關注「外在與情緒健康」

有趣的是,Z世代與千禧世代對健康的詮釋與上一代明顯不同,他們除了關心飲食、運動與睡眠,也將性健康、膚況、髮質管理納入健康範疇,強調整體形象與自我感受的提升。

此外,在支出結構上,他們與年長者的差異也很明顯:儘管雙方在基本保健品項(如口腔清潔與個人衛生)支出類似,但年輕人願意投資更多非必需品,例如健康追蹤設備、按摩工具、靜脈營養補充、數位健康應用等。他們也更傾向於嘗試創新或新興的平台與產品,呈現出探索性極高的消費模式。
 

 

洞察三:心理與腸胃健康仍是市場缺口

雖然整體健康支出持續上升,但在一些關鍵領域,特別是心理健康、心血管、腸胃與認知功能,Z世代認為目前的產品與服務仍未能真正滿足他們的需求。

根據調查,40%的Z世代自述「幾乎總是感到壓力」,遠高於整體平均(23%)。這種高壓生活與未被滿足的心理需求,讓年輕人對目前市場上提供的療癒方案或產品,感到失望甚至疏離。

此外,一些針對「心臟健康」「記憶保健」的產品往往設計給年長者,使年輕人感覺「不適用」,也反映出品牌定位與族群落差問題。這正是新品牌切入與創新解決方案發展的關鍵機會點。

 

洞察四:Z世代的健康偏好漸成全齡趨勢

Z世代的消費模式不只是階段性現象。隨著他們進入人生不同階段,他們的健康偏好正逐步影響整體市場。

舉例來說,Z世代不僅重視每日習慣與居家健康,也積極參與健康型旅遊,例如以放鬆心靈或改善睡眠為目的的假期。旅遊業者也開始跟進這股趨勢,推出針對退休族的「淡季健康度假行程」,顯示這些原本屬於年輕世代偏好的方案,正在轉變為跨世代的主流選項。

此外,年輕世代平均每年購買更多種類的健康產品與服務,也代表他們是創新概念的主要接收者與推廣者。

 

 

洞察五:6大成長領域與品牌策略

除了延續過去幾年受到關注的女性健康、居家健康、生物監測(biotracking)外,2025年的報告中也發現6個具高度成長潛力的品類:功能性營養、健康老化、外觀與美學、面對面健康服務、體重管理和正念。

1. 功能性營養(Functional Nutrition)


功能性營養產品正迅速普及,包括強化食品、營養補充劑與具特定保健功能的飲品等。在美、英、德三國,有約半數消費者購買過相關產品,而Z世代與千禧世代的購買比例更高達三分之二;中國市場則更為積極。

除了蛋白粉與益生菌飲品等既有品項,市場也出現更多創新品類,如強調認知提升的無酒精雞尾酒、富含薑黃或適應原(Adaptogens)成分的健康零食。食品已被視為預防醫學的一部分,而不僅是避免添加糖或麩質。

品牌行動建議:

  • 針對年輕族群開發 口感好、有效成分兼具的創新食品,例如:能量棒、蛋白薯片、情緒舒緩飲。
  • 與營養師、健身教練合作推出教育內容,建立「吃得有感」的功能性品牌定位。
  • 切入超級食品(superfood)或腸道保健飲的細分市場,搶占特定保健訴求。

 

2. 外貌與美學(Beauty & Aesthetics)


美麗與健康的界線日益模糊,可內服的美容補充品(如膠原蛋白軟糖)需求上升,消費者也更關注成分的健康效益(如助眠、抗發炎)。

此外,Z世代將「外貌」視為健康重要指標之一,在社群平台推動下,美容醫療支出持續增加。2024年,美國有53%的Z世代預計將在美容手術上花更多錢,且偏好更早啟動抗老療程。他們也更願意嘗試預防型抗老策略。

品牌行動建議:

  • 開發結合美容結合保健概念的雙效產品,如抗老膠囊和紅光面膜。
  • 在行銷上避免過度強調「變年輕」,改以「肌膚修護」「維持亮澤」為主軸。
  • 與健身房、診所、科技品牌跨業聯名,打造新型態通路體驗(如美妝品牌入駐健康館)。
  • 導入AI技術提供個人化膚況分析與推薦,提升使用者互動黏著度。

 

3. 健康老化與長壽(Longevity & Healthy Aging)
 

「長壽」已成為跨齡族群共同關心的健康目標。調查中有高達60%的消費者表示長壽是「首要」或「非常重要」的健康目標。這不僅與延年益壽有關,更延伸至預防慢性病、維持活力、保持認知功能與自理能力。

市場上出現許多創新產品,如表觀遺傳年齡檢測、強調粒線體功能的營養補充劑與虛擬復健解決方案。不僅老年族群,Z世代也開始主動關注健康老化。

品牌行動建議:

  • 強調即時見效及長期益處的雙重價值,例如增強體力並延緩老化。
  • 品牌敘事避免聚焦在「年齡焦慮」,而是針對「活力生活」「自主老化」來塑造意象。
  • 與健康科技公司合作,打造數據驅動型健康管理計畫,如追蹤睡眠、體力與生理年齡。

 

4. 健康體驗與健康旅行(In-person Wellness & Retreats)


消費者越來越願意投資高品質的身心體驗,例如健康療養、靜脈注射、熱療或瑜伽課程。在美國,有56%的人花2小時以上參與療癒服務,且表示未來一年仍會持續進行。
健康旅遊也同步興起,尤其是能夠兼顧身體放鬆和技能學習的行程,如正念靜修、營養課程、健身訓練等,受到Z世代與中壯年女性的青睞。

品牌行動建議:

  • 設計可延伸至日常生活的線上線下整合服務(如旅行APP、教練追蹤)。
  • 舉辦主題式身心靜修營(如更年期健康、壓力釋放),深化品牌專業形象。
  • 與旅宿、郵輪或航空品牌合作,開發目的地療癒行程與健康加值服務。

 

5. 體重管理(Weight Management)


肥胖問題持續升溫,全球有八分之一人口面臨肥胖風險,Z世代中有44%表示維持運動動力困難,體重控制挑戰尤為顯著。除了運動外,營養師指導、處方藥物(如GLP-1)與個人化膳食方案也越來越受關注。

品牌行動建議:

  • 導入AI健康教練或追蹤式應用,協助用戶建立可持續的健康習慣。
  • 結合醫療團隊推出具科學依據的體重管理產品與顧問服務。

 

6. 正念與心理健康(Mindfulness & Mental Well-being)
心理健康已不再是「治療性問題」,而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。42%的美國Z世代與千禧世代將正念列為「高度優先」,顯示年輕族群對自我情緒與壓力管理的需求日益提升。

與老一輩不同,Z世代願意從護膚、睡眠、健身到社交活動中探索心理平衡,並善用各類數位化應用程式來進行自我照護。

品牌行動建議:

  • 發展結合冥想、呼吸練習與音樂療癒的數位平台,提升用戶體驗感與回訪率。
  • 將心理健康融入其他產品線,如運動App中整合冥想、睡眠追蹤功能。
  • 對特定族群提供客製內容(如職場壓力管理、學生心理支持),差異化市場定位。
  • 探索跨平台合作機會,如與健身、飲食或職涯發展服務業者整合資源。

資料來源:

麥肯錫 
Retail Brew

 

瀏覽數:
購物車